溫老師備課party

03筆記策略3--自然課怎麼教「做筆記」?溫美玉老師分享

03筆記策略3--自然課怎麼教「做筆記」?溫美玉老師分享 http://goo.gl/mQexSk

筆記策略3 - - 自然課怎麼教「做筆記」? 上次曾經PO文「二上《西遊記》共讀--深度閱讀到筆記策略1」、「筆記策略2- - 從課文到表格」,http://ppt.cc/xJM2 http://ppt.cc/DpOC 今天溫老師再PO一篇自然科任老師(生活課)上課,學生回家做完筆記,溫老師如何指導學生增進筆記能力。

●源起--做筆記的初衷 二年級為什麼要做筆記?二年級孩子要「怎麼教」做筆記? 我得承認,二己的孩子因為一年級就是溫老師的學生,加上素質齊一,所以不管是能力或者默契皆超乎水準,正因如此,我開始思考,各科除了繼續「讀寫合一」的課程,還能加入哪些深度的學習? 於是,「策略學習」成了我今年帶領二己的主要教學目標。「做筆記」是其中一項重要且分布在各科的工作。

●不想跟著專家學者的研究走! 《教育部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》提到,「做筆記」主要在幫助學生有效組織文章內容以及監督自己的思考,這個觀點是正確的,但溫老師一向排斥專家學者做研究的成果彙報,或者跟著他們的步驟一個一個走,所以,全憑直覺,依照班級文化,順著孩子的發展,也不必額外增加任何時間做此研究探索,只因為,天天都在上課,「做筆記」就是課前預測,或是課後整理的分內工作,本來就應該要做的事情,毋須大張旗鼓。

●自然科任課,照樣做筆記! 開學一個月,短短時間,除了國語、數學、課外共讀《西遊記》是我的課程,所以一定做筆記,生活課最重要的「自然」部份,我們學校是由科任老師擔任,雖然不是我上課,也一樣要求學生課後做筆記。 這門課做筆記可就不容易了!一來,我並未告知自然老師,所以老師也不會特別幫孩子抓重點,二來,自然(生活)課本沒什麼資料(文章)可參考,全憑老師上課講解補充或實驗、觀察做活動。 這種狀況高年級孩子有時都難應付了,更何況二年級? 然而,千萬別小看這群小孩,4次下來,一次教一種、提點一下筆記方式,今天交過來的作業,孩子已經越來越上手,讓老師真有成就感啊!

●自然筆記「六部曲」--從無到有的教學歷程 秉持「有,就是賺到」的想法,不管學生的自然筆記寫得如何,都是「歡喜心快樂教」,星期三派功課,星期四或五抽空檢討並提點新觀念,反正一次教一點技巧,慢慢磨一定能磨出好成果。

一、放牛吃草—前測 第一次上課後的筆記絕對是「慘不忍睹」,因為,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筆記,但也正因為如此,才能看到一路走過的斑斑鑿痕。

二、提醒老師 上課 和 課文 之間的關係 老師上課難免會提及課程外的事情,二年級孩子如何分辨?請學生課後找出課本讀標題,是具體且快速聚焦的方法,所以當天一定起學生帶回生活課本。

三、從課文到筆記 科學類的課文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非常適切的「筆記範本」,所以,數學、自然客做筆記,我都會請學生「解構」課文編排形式,有圖有文有註解,正好提供最好的筆記範例。

四、作文VS筆記 – 數字標記的妙用 有些學生不僅認真,記憶力也超強,記了老師說的許多話,但,這不是筆記的形式,所以,必須教他們如何將內容重新組織、編碼,然後用數字標記、條列就好。

五、圖像在筆記的重要性 自然科一定要用圖像輔助說明,才能確切表達核心概念,這樣的要求在低年級極受歡迎,因為自我中心的階段,不管美醜或真實與否,都喜歡大筆一揮,畫出文字呈現的意境或圖像。

六、延伸補充相關資料到筆記 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借閱相關書籍,或者已經有相關知識,也歡迎記錄到筆記,擴充、深化學習之餘,還能美化筆記風貌。

●後記—做筆記,一生帶著走的能力! 小小年紀,短短時間,溫老師已經看到大大的效益,以下稍稍分類。

一、閱讀與聽講

  1. 增進理解能力
  2. 快速掌握文章重點及細節
  3. 確立優質記憶途徑及方法

二、寫作:

  1. 增進說明文的書寫能力(說理與列舉)
  2. 組織材料能力的精進

三、美術

  1. 版面設計及配置能力
  2. 圖像能力的持續強化

四、學習態度:

  1. 專注力的提升
  2. 毅力、耐力的培養
  3. 美感的追求與實踐